[摘要]:本文所有内容由专业作者“田景敏”负责编辑,主要解读毛氏宗祠在中国有三个比较出名的地方,如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毛氏宗祠、浙江省景宁县毛垟宗祠、河北邯郸市鸡泽县毛氏宗祠。那么您知道有关毛氏宗祠对联有哪些吗,下面快来看看小编为您......本文有996个文字,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。
毛氏宗祠在中国有三个比较出名的地方,如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毛氏宗祠、浙江省景宁县毛垟宗祠、河北邯郸市鸡泽县毛氏宗祠。那么您知道有关毛氏宗祠对联有哪些吗,下面快来看看作者为您整理的吧!
毛氏宗祠对联
毛氏宗祠 (湖南省湘潭市韶山毛氏宗祠)
毛氏宗祠是是一处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,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。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,始建于1758年,1763年建成。建筑系砖木结构,青砖青瓦,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。宗祠大门天头有"毛氏宗祠"四字。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。
毛氏宗祠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十八罗汉山麓,坐东南朝西北。
清乾隆六年(1741)毛尔达、毛彝生等人开始倡修宗祠,二十年(1755)七月购得毛介人的土地,二十三年(1758)开始动工兴建,二十八年(1763)建成。该祠为砖木结构,青砖青瓦,建筑面积668.8平方米。它建成时距毛氏迁韶有370多年了,它是韶山毛氏的总祠。
宗祠大门门额有“毛氏宗祠”四字。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。两侧对联为“注经世业,捧檄家声”。***少年时,有个叫毛承文的农民,敢于与地主豪绅对抗,地主与族长勾结,诬毛承文“破坏族规”,将他押进祠堂,准备毒打。***闻知,非常愤慨,与穷苦农民一道冲进祠堂和族长说理,迫使族长释放了毛承文。
民国14年(1925),***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,创办农民夜校20余所,这里是最早的一所。中厅为夜校教室,***的妻子杨开慧曾在这里讲过课。她一面向穷苦乡亲传授文化知识,一面通俗地宣讲革命道理。她在讲“手”和“脚”两个字时说,每个人都有一双手,劳动人民用手创造了世界上一切财富,但辛辛苦苦,到头来落得两手空空,一无所有。种田的人没有饭吃,织布的人没有衣穿,盖房子的人没有房子住,而有钱人有手不劳动、有脚不走路,却吃的是鱼和肉,穿的是绫罗绸缎,住的是好房子,一出门就要坐轿子。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?所以大家应该挺胸立足,用我们的双手去推翻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。
四言通用联
洁廉世望;风雅诗宗。
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毛谟,字吟树,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,著有《韵事略》、《说文检字》。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毛苌,官至北海太守,治《诗经》尤精。
捧檄以往;脱颖而来。
上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庐江人毛义,字少节,孝行闻名。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赵国人毛遂,为平原君赵胜门下食客。
注经世业;捧檄家声。
此联为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冲毛氏宗祠联。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毛苌事典。下联典指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庐江人毛义事典。
洁廉世望;风雅诗宗。
上联典指清泽州毛一豸,顺治年间进士,性廉洁,圣祖以“清官第一”褒之。下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鲁国人毛亨,为《诗古训》传于家,称“大毛公”,至汉时,毛苌治诗尤精,称“小毛公”。
宜阳世泽;经学家声。
上联典指战国时期的鲁国人毛亨。下联典指汉朝时期的毛苌。
官奴骂贼;侍史工诗。
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毛谟事典。下联典指西汉朝时期的毛苌事典。
七言通用联
鸿宾文字第一筹;子晋典籍八万册。
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两广总督毛鸿宾,敢言直谏,不避权贵。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学者毛晋,字子晋,编有《毛诗陆疏广要》、《苏米志林》、《海虞古今文苑》、《毛诗名物考》、《明诗纪事》等。
好书不厌看还读;益友何妨去复来。
此联为清朝书法家毛怀自题联。
林头研石天云月;涧底松根刨雪腴。
此联为清朝书法家毛庚自题联。
云山槛外如搜卷;灯火亭前自著书。
此联为清朝书法家毛庚自题联。
午日到门听罄远;春风吹树隔林寒。
此联为清朝时期的经学家、文学家毛奇龄撰联。
曾折松枝为宝栉;又编栗叶代罗襦。
此联为唐朝时期的女诗人毛正美诗联。
十言通用联
诗学有渊源,羡一家授受;易经明消长,验四季变迁。
典出西汉朝时期的学者毛亨,古文诗学业“毛诗学”开创者,曾作《毛诗训诂传》。